fbpx

TFT 故事棧

打開英語這道門—TFT老師在地的教育創業

赤腳踩在泥土上的衝擊

離開都市,踏上偏鄉的土地,在學校擔任英語及社會老師的巫家蕙發現,偏鄉的英語教育有她未曾想像過的現象,而這些現象來自於我們的教育體制沒有辦法給予每個孩子相同的學習權利。每個孩子都有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但他們所擁有的教育資源卻是截然不同的。

真正赤腳踩在這片土地上時,才意識到「偏鄉的小校只有一位英語老師」這樣的常態,意味著老師的日常包括了六份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教材、所有英語行政業務、英語補救教學、各種英語競賽與節慶活動;而多間學校共聘一位英語老師也不是例外,當英語老師得在學校間「巡迴演出」時,沒有人可以互相討論協助,都導致老師的負擔沈重。然而,適合偏鄉教學現場的英語教學資源相對較少,政府及民間也少有針對小班制教學的進修研習支持系統,導致偏鄉英語老師常處於孤立無援、焦頭爛額的狀態,從而無法獲得更好的續航力以及能量,持續地待在偏鄉發揮影響力。

此外,「偏鄉孩子學英語沒有用」這樣認知上的不平等,影響了英語資源的分布及運用,孩子在這樣缺乏英語環境的涵養下,對英語相對感到陌生與抗拒,而面對學習動機低落的孩子,我們卻只用最少的資源去支持老師時,老師常感到無力和挫折,師生便難共同達到英語學習的成功經驗,這樣英語教與學的負向循環,更侷限了孩子在英語學習發展上的可能性。

跳脫舒適圈的巫家蕙,赤著腳感受到各種不適與衝擊,是為了陪伴並同理他人的需求,然而挫折和各種英語教學條件上的不平等,都讓她懷疑自己的初衷「英語對於偏鄉的孩子是不重要的嗎?」直到與TFT督導開啟的對話才輕輕的點醒了她——教師存在的本質,不是為孩子設定學習的優先順序,而是為孩子打開一道道學習的大門,讓孩子擁有自我發展的機會。

正視土地給予的難題

再次堅定信念的巫家蕙,決定正視眼前的衝擊和挫折,帶著TFT夥伴與教學現場前輩給予的經驗與智慧,陪著眼前的孩子一起面對英語學習上的困難,盡心讓他們走在學習英語的這條路上有更好的發展性。然而,改變教室內的現況,就足以解決偏鄉的英語學習問題嗎?巫家蕙認為,無論是老師或是學生,都只是社會結構很小的一環,我們應該要看見的是社會制度底下的缺漏,而唯有提供偏鄉合適的英語教學資源與教師支持系統,發揮教室外的影響力,才能真正符應到孩子英語學習的需求,讓每個孩子擁有相同的學習權利。

結束兩年歷程後,巫家蕙與兩位夥伴共同創立了「ThereforEd 因為所以教育協會」。ThereforEd 致力於為孩子打開英語這道緊閉的門,還給他們原有的發展性。透過英語教學的在地化,使老師們之間能互相交流、共享資源,並串聯學校與社區的力量,與在地志工建立起小部隊的支援模式;提供學生分享學習成果的舞台,帶動學生與老師成功經驗的正向循環。當英語這道門被推開,孩子將會看見更多通往機會的入口,ThereforeEd將與現場老師一同引導孩子前往自我發展的通道、找到自己學習的理由;減少不平等的差距,達到改善教育不平等的願景。

 

帶著勇氣與智慧 我是社會實踐者

曾經不適應於踩上土地的巫家蕙,如今成為勇於赤腳在土地上邁開步伐的實踐者。巫家蕙帶著實現公平正義的初心,親自去聆聽土地的聲音,看見孩子的需要。她領悟到,作為老師,不是只要教導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要讓孩子成為能夠自我探索的學習者。TFT的兩年歷程,不只是讓她成為一位老師,更是帶著勇敢與智慧的社會實踐者,繼續在土地上前行。

 


羅嘉瑋

TFT文字編輯志工

我喜歡笑、總是笑到眼睛看不見,相信笑容可以讓世界變得好一點;我喜歡教育、關心教育,相信教育可以帶來改變的可能;我喜歡書寫、閒來就書寫,相信文字可以傳達信念和溫度。就讀教育系的我,告訴自己要走出學校,看見現場正在發生的事,讓自己對教育是有感的在學習。而在TFT,這些喜歡、相信與看見好像都能實現,這就是我加入TFT的原因。

TFT 故事棧

為推廣教育不平等議題,TFT 架設了故事棧,從「 TFT 計畫成員背景」、「 TFT 計畫成員在現場的故事」、「TFT 校友的故事」、「學校社區的故事」、「 執行團隊的故事」等面向紀錄多元教育現場的樣貌。若需轉載請先與我們聯絡。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