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馥伊(文編志工)
出身藍領階級家庭、在偏鄉小校學習成長的第六屆TFT計畫成員姚依欣,帶著改變教育不平等的使命感而來,期望以親身行動回應弟妹也曾遭遇的教育問題。
反思親人被霸凌經驗,期盼自己成為拉孩子一把的老師
依欣成為偏鄉教育者的動機,來自弟弟、妹妹在學校遭受霸凌的經歷。被老師流放教室邊疆,孩子是怎樣的心情?不敢在教室裡吃午餐,孩子是經歷了什麼?眼看著弟妹遇到的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媽媽為著孩子焦頭爛額的擔心,求學路上相對順遂的依欣開始反思,「我一直沒有注意到,那些不像我一樣一路順遂的人,在教室裡是怎麼生活著?」。她更進一步想,如果孩子沒有遇到一位好老師,家長又不像自己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得以對孩子的照顧親力親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將經歷許多負面感受。
我常常想,如果弟弟妹妹遇到一位能拉他們一把的老師,他們就不會這麼辛苦了。
霸凌事件的發生,除了弟妹本身的心理負擔,連帶媽媽照顧上有更大的壓力。依欣說,「我常常想,如果弟弟妹妹遇到一位能拉他們一把的老師,他們就不會這麼辛苦了。」在資源不足的偏鄉,要遇到一位好的老師需要幸運。家人遭到校園霸凌的經驗,更讓依欣思考自己是否能投入有需求的教育領域服務「成為一位能拉孩子一把的老師」,並回應霸凌議題⸺畢竟,校園霸凌不會因為親屬的心疼而改善,成為一位行動者才可能創造改變。

走入校園,成為創造改變的行動者
歡迎跨領域背景申請者的TFT計畫是依欣進入偏鄉小學的契機
大四那年萌生到偏鄉服務念頭的依欣,卻因大學並非師培背景,缺乏管道成為正規教育體系內的老師。直到認識TFT計畫,依欣終於看見了跨領域背景者進入體制內教學現場的可能。為了確認自己真的適合TFT計畫,升上碩班後的依欣決定先申請成為TFT的校園大使,深入了解計劃內容。
擔任校園大使期間,依欣也把握機會到現場觀看TFT計畫成員教學。她觀察到,來自跨領域背景的TFT計畫成員,一樣可以把學生帶得很好。這項觀察,讓依欣更加肯定自己能成為一位TFT計畫成員,並期待自己能「與孩子們的生命交會,給予孩子更積極的對待,把希望種在孩子心上,慢慢溫暖的灌溉,直到發芽、茁壯」。出身偏鄉的依欣也期待,偏鄉的孩子們能從長期生活的家庭、學校、社會等相對弱勢環境裡跳脫出來,避免孩子消極的複製重要他人的生命經驗。
從公衛背景轉換跑道——克服來自外界與內心的質疑後,更堅定自己的選擇
決定申請TFT計畫後,依欣面臨師長的極力反對和批評,替她擔心著轉換跑道對職涯發展的影響,也可能無法勝任教師工作。這反而更激起依欣證明自己的決心,克服來自外界的不看好。其實,過程中依欣還是面對了一段自我迷惘的時光,放下六年的公衛背景、中斷原本的職涯是否為正確的選擇,學習當一位教師需要重新開始,兩年後的回歸公衛領域又是另一個重新開始,這將會是超乎兩倍的辛苦。最後,她拾起自己決心成為老師的初衷——回應孩子校園霸凌的問題,成為一位拉孩子一把的老師,更堅定往她的圓夢之路前進。

不忘初衷,堅定成為能拉孩子一把的老師
依欣的家人是前往夢想的路上最堅實的後盾,一路支持她的決定。不過,依欣也察覺:「即使我的家人很支持我,卻不太知道如何向外人解釋自己女兒的工作轉換。」於是,她花了許多時間教導家人了解TFT計畫,「我就和爸媽說,既然你們相信我的決定,就不要怕跟別人解釋我在做什麼、我為什麼這麼做。」
我想進入偏鄉的教育現場,陪伴孩子看見「選擇人生」的可能
為了彌補弟妹沒能遇到一位好老師的遺憾而來,依欣親身行動投入偏鄉服務。回看這一切,依欣說:「過去,我曾短淺的看待TFT計畫⸺把老師送去偏鄉,圓我的夢;現在長遠想著,其實是把希望帶進偏鄉發芽,圓孩子的夢。」即使過程中曾有迷惘,那顆想要回應自身成長經驗的心,最後讓依欣更加堅定。她更說,自己是來自偏鄉的孩子,知道多幸運、多辛苦才能擁有平穩的人生和漂亮的學歷,「所以,我想進入偏鄉的教育現場,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渲染孩子們,陪伴他們看見『選擇人生』的可能。」
第七屆TFT計畫招募中|點我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