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FT 故事棧

結合混齡、自學和個別化的教學

文|第四屆TFT教師 林彣怡

結合學生主動學習與老師客製化教學的混齡教學

學校多數班級的學生,學習程度不一且落差大,但老師的教學進度卻要同步,讓學習速度慢的學生產生壓力,學習速度較快的學生則難以繼續。且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慣於等待教師的教學與指令,使學生逐漸失去主動學習的動機與能力。長期下來,學生缺少成功經驗,將愈發對自己沒自信,遇到挫折更容易自我放棄。除了學習落差的挑戰外,學校學生人數少,需要尋求建立多元的刺激,因而規劃了三到五年級的數學混齡課程。

在混齡課程的課堂上,學生依學習程度取得相應的任務單。課程開始前,老師會引導學生訂定任務目標及非認知能力(例如:專注、盡全力、細心、耐心等),接著學生會依照任務單的指示,依序執行任務,內容工具結合課本、習作、教具和均一平台。有時也會設計個別化的任務單,以協助低成就的學生提升學習動機、增加成功經驗。

透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按照自己的速度學習,完成任務單的學生可以選擇繼續完成下個單元或不同年級的任務。整個過程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學」,老師們協同教學,如此一來,老師就可以將重心放在低成就的學生身上,幫助學生重拾學習動機和興趣。

經過一年的混齡課程,學生能清楚掌握自己的學習速度,練習自己分配學習時間,且大部分學生都能在學期前就將單元完成。

 

混齡課程提醒了我,夥伴的支持和認可是孩子成長的力量

混齡課程結合了混齡、自學和個別化,是個能幫助學生及教師成長的課程。在製作任務單元前,協同教學的教師們,必須清楚知道三個年級的學習內容及各單元的上下關係,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才能即時了解學生缺乏哪個階段的能力,以幫助學生重新扎根。

混齡課程龐大的備課壓力,讓身為新手教師的我有些慌張和害怕,害怕被不斷的比較,且由於成功經驗較少,因而缺乏自信、產身自我質疑,害怕自己會拖垮整個團隊,導致無法順利完成混齡課程。但是,混齡課程並不是「一個人」的課程,而是需要缺一不可的「團隊」共同努力。過程中,彼此建立了共識和信任,遇到問題時,夥伴間相互鼓勵、支援對方,不論是數學科或是班級經營的挑戰,夥伴們滿滿支持的力量,讓我願意再次相信自己。這個經驗讓我成長,也深刻了解到,低成就的孩子正是需要這樣的夥伴支持。這樣的夥伴可以是同學、家長和親友,甚至是老師、主任和校長。

混齡課程不僅教導學生自學力,也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成長,練習肯定自己的努力。過程中,也許會因孩子不當的學習態度而著急或生氣,但混齡課程提醒我,除了嚴厲的督促,更別忘了要鼓勵和讚美孩子的努力,因為夥伴的支持和認可,是促使他們成長的力量來源。

TFT 故事棧

為推廣教育不平等議題,TFT 架設了故事棧,從「 TFT 計畫成員背景」、「 TFT 計畫成員在現場的故事」、「TFT 校友的故事」、「學校社區的故事」、「 執行團隊的故事」等面向紀錄多元教育現場的樣貌。若需轉載請先與我們聯絡。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