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的教育經驗與需求

台灣原住民文化豐富多元,如何讓主流教育系統有效回應原住民族學生多元的文化及學習需求,應是台灣教育政策關注重點之一。

根據聯合國統計1,全球原住民族人口僅佔世界總人口5%,其中卻有不成比例的貧窮,佔全球貧窮人口高達15%。這樣的困境很大程度源自於教育的不平等2:正規教育系統在語言、課程內容、師資、授課方式乃至價值等各個面向,都經常忽略各地原住民族的傳統,導致原住民族的教育機會 (access) 和品質 (quality)均遭到妥協,造成更深遠而系統性的不平等現況。

在台灣,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機會不如其他學生

台灣原住民文化豐富多元,如何讓主流教育系統有效回應原住民族學生多元的文化及學習需求,應是台灣教育政策關注重點之一。《原住民族教育法3第二條揭示「原住民個人及原住民族集體之教育權利應予以保障。各級政府應採積極扶助之措施,確保原住民接受各級各類教育之機會均等,並建立符合原住民族需求之教育體系。」然而,檢視相關數據會發現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均等機會(access)面臨挑戰。在中輟和失學率方面,根據教育部統計處原住民族教育概況分析4,107學年國中小原住民學生輟學率為0.8%,高於一般生之0.2%,輟學原因以個人因素占占 46.4%最高,家庭因素占 29.7%次之,可見除了學習適應狀況,家庭和社會因素也深遠影響原住民學生在正規教育系統中的學習經驗。

而對完成國中教育有意參加會考繼續升學的學生,《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5保障原住民學生升學考試可加分百分之十,若有原民語言能力證明可加到百分之卅五的待遇,希望能保障原住民學生在高級中等以上的入學及就學機會,然事實上,加分後能進到城市高中以上學校就讀的原住民學生,卻會面臨城鄉差距、適應不良及生活限制等因素,妥協學習經驗,甚至最終被迫休學。教育部統計處統計4106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原住民學生休學率4.5%(一般生2.1%),喪失學籍比率達6.2%(一般生2.3%);107學年度大專校院原住民學生休學率更高達8.6%(一般生6.2%),喪失學籍比率也達12.8%(一般生7.1%),大專校院原住民族學生休學主要原因依次為工作需求(占 24.6%)、志趣不合(13.8%)及經濟困難(9.2%),顯示越到高等教育,原住民族學生的受教權面臨越多元挑戰,需要輔導機制積極支持,以免「加分變『枷鎖』6

進入學校後,原住民族學生的教育經驗仍持續被妥協

而入學和在學僅是學生受教育經驗的開端,學校教育能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更是優質教育的重要構成要件。《原住民族教育法3第六條明揭原住民族有其獨特的學習需求,應被積極回應:「各級政府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以原住民族語言及適應原住民學生文化之教學方法,提供其教育需求。學校應運用行政活動及校園空間,推動原住民族及多元文化教育。」實務上,教育部打造對原住民族學生學習需求敏感的教育環境,主要透過保障原住民教師名額,以及放寬原住民族學校的課程彈性兩個政策方向。

目前各項原住民族教育資料均釋放台灣尚未真正實踐教育平等的警訊。

在師資方面,教育部視「保障原住民族教師占比」是保障原住民族教育及文化發展,穩固原住民族學生文化認同的重要政策手段。《原住民族教育法3第三十四條明文規定「國民小學階段之原住民重點學校聘任具原住民身分之教師比率,應不得低於學校教師員額三分之一或不得低於原住民學生占該校學生數之比率;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教育階段之原住民重點學校聘任具原住民身分之教師比率,不得低於該校教師員額百分之五。」此外,原住民重點學校的校長主任也應優先遴聘符合資格的原住民。

然而,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的統計資料4,107 學年各級學校(不含幼兒園)校長及教師具原住民身分者占比分別僅為3.9%及 1.1%,該學年度全台360所原住民重點學校中,只有80校達成原住民族教育法規定得聘比,達成率僅22.22%,原住民「教師荒7的挑戰,成了教育部須積極處理的議題。

在推動民族教育課程的目標上,台灣歷年來先後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族語課程、民族教育資源教室活動計畫、以民族教育為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等政策,期望透過上述多元計畫,實踐原住民族教育自主權利。而自2014年底《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8通過後,民族實驗教育更成為實踐原住民族教育自主權利的新選項,民族實驗學校在師資聘用、課程設計等各方面都享有更大彈性,109年2月甫上路的《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部分班級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辦法9即以明文規定民族實驗國中小課程不受課綱的校訂課程及節數等限制,高級中等學校只要畢業總學分符合教育部規定,課程也不受課綱限制,乃希望藉由更彈性作法,讓原住民族教育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許多原住民族學校紛紛選擇轉型成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學校,根據教育部統計4,108 學年全國計有25所國中、小辦理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另有7校籌備中),開辦校數在三年內增加18所,區域分布遍及 10 縣市,計 1,640 位學生參與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其中 1,482 位學生具有原住民身分。

目前各項原住民族教育資料均釋放台灣尚未真正實踐教育平等的警訊。為確保台灣優質平權教育的實踐,台灣SDG核心目標104.5特別關注「確保弱勢族群接受各階段教育的管道與職業訓練,包括身心障礙者、原住民以及弱勢孩童」。如何一步步朝著這項目標前進,應是台灣教育系統的核心關懷。

參考資料列表

  1. United Nations. (2020).UN 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s 9 August”. UN
  2. Quentin Wodon; Gina Cosentino.(2019).“Education, language, and indigenous peoples”. The World Bank
  3. 原住民族教育法(2019年6月19日)
  4. 教育部統計處.(2018).“原住民族教育概況分析”. 教育部統計處
  5. 原住民學生升學保障及原住民公費留學辦法(2019年12月18日)
  6. 郭政芬、喻文玟、張雅婷、陳宛茜.(2020).“加分變「枷鎖」 高中原民生中輟達3.7%”. 聯合報新聞網
  7. 馮靖惠.(2019).“原住民教師荒 教育部砸百萬獎勵金「留才」”. 聯合報新聞網
  8.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2018年1月31日)
  9. 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部分班級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辦法 (2020年2月21日)
  10.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19).“臺灣永續發展目標”.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