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FT 觀點

從經營班級到領導組織 培養有素養的教育者與學習者

採訪/撰文:陳亞辰

身為教室裡的領導者,教師能否充分發揮領導力,與教學專業能力結合的程度有很大關係,最直接對應到的就是班級經營能力。在中小學教育中,班級經營經常被簡化為某些策略方法,但其實它涵蓋面廣又複雜,除了分析、推理等認知學習之外,都屬於班級經營的範疇。

如同經營一間公司,教師經營一個班級時,重點在於希望經營出什麼樣的組織文化,包含核心價值、信念、原則、默契等,展現在學生身上則是多元的非認知能力,如樂觀、自制、主動學習等,整體形塑出的即是班級文化。因此,班級經營是需要精心設計的,藉由制度、環境、語言、身教等方式,讓孩子能夠在其中享受學習,並召喚出每個孩子身上更好的品格和特質,幫助所有孩子獲得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課程新調整  協助計畫參與者有效結合實戰經驗

過往培訓老師班級經營的模式,較多屬於密集、單堂式的學習,但對於老師而言,班級經營是永遠的功課,它是動態的,必須不斷地修正、反思、再追蹤、再調整,必需在長時間的歷程中增能與實作。TFT也發現,過去的課程安排使內容較為發散,不同講師所運用的語言、理念不同,相關知識或能力較難以連貫疊加,單憑老師自身的經驗不易融會貫通拿來應對忙亂的教學現場,實有難度。

為回應計畫參與者在現場的需求,並更加貼近優質教育的定義——Access、Achievement、Aspiration,TFT於今年開始細緻、深入地研究老師於兩年期間自我學習與現場操作的歷程,正式將班級經營課程設計為兩年的培訓計畫,依照老師發展班級經營能力的進程,安排所對應的學習內容,並搭配原有的夥伴支持系統和督導團的協助,使做中學的效應發揮到最大。

活用反思技巧 學習如何學習

由於班級經營所牽涉的人事物相當複雜,在其中所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難以在有限的課堂中完全教授,所以課程將帶領老師們經歷可遷移的典範,創造機會讓老師體驗到習得、累積經驗、反思、頓悟的深刻學習,使老師們在進班之後遇到問題時,能夠藉由同樣的方式帶領自我持續精進,啟發屬於自己班級經營的思考。

任教於高雄市民權國小、同時也擔任TFT督導的蔡佩芳分享,教師本身必須從過往單迴圈——目標、手段、結果——的經營模式,提升至具備「自我覺察」的雙迴圈模式,才得以藉由不斷反覆思考,適時調整目標或手段,最後創造出最適合老師和學生的班級經營方式。

教授班級經營課程的第二屆TFT校友、雲林KIST實驗學校拯民國小學習發展處主任胡茵也認為,每個老師都有能力做好班級經營,只要好好思考過為什麼要這樣做,就能開啟對於班級經營的多元想像,不被自身的經驗所侷限。

反思訓練逐漸內化後,即便老師所重視的價值與班級孩子所需要提升的目標不同時,老師不至於將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學生身上,而是以孩子為主,調整自己達到彼此一致的狀態。又或者當班級學生所需要達到的品格目標恰巧是老師自身欠缺的,老師能夠鼓勵自己和孩子一同練習、一同成長,真正以生命影響生命,翻轉出更多可能。

不斷修正 培育能帶來改變的老師與領導者

本次班級經營課程發展的方式也隨之因應需求做出彈性調整。原本由TFT專員和外聘老師個別討論課程,改為召集專業資深教師成為核心小組成員,規劃出班級經營課程的整體架構,發展系列課程的綱要和目標後,再為課程尋找合適的講師,並且串連講師召開共備會議。這次的課程發展新嘗試若能順利達到期望目標,未來希望延伸到其他課程,更有效幫助老師在培訓期間的學習。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TFT希望給孩子的優質教育,也正用同樣的方式培育著TFT計畫成員。

TFT 觀點

為有架構地理解現況,TFT 以心理學家 Urie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理論為架構,從「教師」、「學校」、「生活環境」、「多元需求」、「證據」等五大面向切入,了解台灣正規教育系統在孩子成長發展的生態系各層次中扮演什麼角色,又如何影響每個孩子能否接受優質教育。最後,也整理一些我們在實踐平權優質教育上的重要學習。

「 TFT 觀點」旨在盡力完整而中性的梳理台灣優質平權教育的實踐現況,同時我們也理解教育挑戰盤根錯節,絕非一個網站能夠窮盡。我們虛心而真摯的歡迎各界指教,也希望透過相關交流,邀請教育生態圈的夥伴及關注教育議題的大眾,開啟推動教育均等的討論。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