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FT 觀點

經濟弱勢學生的教育經驗與需求

貧窮是孩子取得教育機會的最大阻礙,經濟條件直接而深遠地影響兒童擁有的教育選擇與品質。

貧窮是孩子取得教育機會的最大阻礙

出身於世界上最貧窮家戶的孩子,比起出身於富有家庭的孩子,在國小階段的失學率高出五倍1,經濟條件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兒童擁有的教育選擇與品質。110年度全台灣約234萬名0-11歲兒童中,將近6萬人來自中低收入戶家庭,人數佔當年總中低收入戶人數之19.1%(該年度總中低收入戶人數約31萬二千人)。在國民教育相對普及的台灣,來自中低收入戶的兒童在成長及受教育過程中有什麼特殊的經歷與需求,現行教育系統又如何支持、回應這些需求呢?

經濟弱勢學生承受多方的生活壓力,影響教育和發展機會

根據家扶基金會「台灣兒少貧窮資料庫-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查」32017年資料,家扶扶助之來自弱勢家庭兒少中,48.2%沒有每天吃早餐、50.4%面臨居住環境問題,受居住空間吵雜擁擠、蚊蟲及老鼠病媒等困擾。家庭生活的挑戰會進一步影響兒少能獲得的教育資源,「學生」和「家裡經濟支柱」的雙重責任,壓縮兒少的學習機會與學習時間:39.5%家扶隔代教養家庭的兒少需打工賺取生活費或貼補家用,另外,47.8%兒少在學期間曾經缺課,23.3%兒少曾因為不想上課而逃學或翹課,其中不想上課的主因,以「睡過頭」佔27.7%最高,再次顯示生活層面的挑戰會遷移引響教育經驗。即使能夠克服挑戰準時到學校上課,也不代表兒少能就此好好學習,家扶調查兒少家中是否有人可以教導功課,回答「沒有」人可以教導者高達75.7%,沒有人教功課的主因,以「家裡的人沒有能力指導」佔46.4%最高。

缺乏適切的學習資源,也反映在學生的學習成果:根據PISA 20184,在台灣,社經背景與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等學科的學習表現都高度相關,社經背景相對優勢和相對弱勢學生在閱讀測驗的表現落差高達89分,相較於鄰近且相似的教育體a,台灣學生學習表現較不平等。 

長期在生活與學習中掙扎,影響兒少對於自我發展的期待。

除了傳統學科學習,弱勢家庭兒少在非認知能力發展上也面臨重重挑戰。長期在生活與學習中掙扎,影響兒少對於自我發展的期待:根據PISA4調查,來自弱勢家庭的高學習成就學生,每五個就有一個不期待自己完成大專學歷。家扶20173的調查也有相似發現:高達62%的隔代家庭兒少認為家中經濟限制了未來,而當問到對自己未來的想像,12.6%的兒少回答「不知道」,較2015年的6.2%更為上升,顯示若是兒少對未來迷惘且沒有自信。除此之外,弱勢兒少中高達33%有情緒困擾(此比例至高中、職階段更飆升至六成),另有過半兒少表示有睡眠困難、緊張不安、易動怒的情形,有情緒困擾的比率較一般孩子高出至少1倍。

針對這樣的調查結果,也有心理諮商師提出觀察5表示,弱勢兒少因為家庭功能不全,很早就需要擔負起照顧責任,身心都疲累且擔負多方壓力,連帶影響學業表現與信心,也容易有焦慮、緊張等情緒,而這些情緒壓力若不能在孩童時期就獲得好的抒發,就會持續累積,影響孩童自我發展。

政府提出相關社福制度予以支持,卻因不了解需求而成效不彰

為支持弱勢家庭學生面臨的各式挑戰,教育部自1996年開始辦理「教育優先區」計畫著重提供弱勢學習低成就學生學習支持,2006年開始整合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運用現職教師、退休教師、經濟弱勢之大專生及大專志工等人力,提供學生更多元充沛的支持。

2009年訂定之《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實施要點6擴大補助學生學習扶助、課後學習、學雜費用、夏日樂學、城鄉學伴,和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發展帳戶等多元項目,希望不僅能鞏固學生基本學力,也關注學生未來發展。106年衛生福利部根據《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條例7開辦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保證家長每年最高存入1萬5,000元,政府會存入同額款項,為孩童累積生涯發展資源,然至隔年3月,計畫參與者不到三千戶8,遠低於原先預及觸及的一萬戶。如何更準確地評估弱勢家庭經濟能力,並根據其需求設計相對應的政策,以支持弱勢家庭學生的受教權與受教品質,是思考福利制度時仍須不斷檢討精進的面向。

a.同年相同數據,香港差距為59分、澳門31分、日本72分、韓國75分。

參考資料列表

  1. UNICEF.  (2020).“ Education”. UNICEF
  2. 衛生福利部. (2020).“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3. 家扶基金會.(2017).“台灣兒少貧窮資料庫-年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查”. 台灣家扶智庫兒童暨家庭福利實務研究平台
  4. OECD.(2018).“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Results From PISA 2018”. OECD
  5. 洪欣慈.(2018).“家扶調查:弱勢兒少不吃午餐多為「省錢」”. 倡議家
  6.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國民中小學弱勢學生實施要點(2020年1月22日)
  7. 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條例(2018年6月6日)
  8. 陳亭蓉.(2018).“【54萬沒望了】兒少帳戶成效不到3成 陳時中:弱勢家庭能力不足是主因”. 上報

TFT 觀點

為有架構地理解現況,TFT 以心理學家 Urie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理論為架構,從「教師」、「學校」、「生活環境」、「多元需求」、「證據」等五大面向切入,了解台灣正規教育系統在孩子成長發展的生態系各層次中扮演什麼角色,又如何影響每個孩子能否接受優質教育。最後,也整理一些我們在實踐平權優質教育上的重要學習。

「 TFT 觀點」旨在盡力完整而中性的梳理台灣優質平權教育的實踐現況,同時我們也理解教育挑戰盤根錯節,絕非一個網站能夠窮盡。我們虛心而真摯的歡迎各界指教,也希望透過相關交流,邀請教育生態圈的夥伴及關注教育議題的大眾,開啟推動教育均等的討論。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