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執行團隊跳脫傳統非營利組織型態,我們招募各領域專業優質人才,追求高效能與永續的營運管理模式。我們也企圖實踐學習型組織的原則,落實執行團隊專業發展課程,追求完整的福利保障與有競爭力的薪資架構。在TFT,社會公益和自我滿足並非二元對立,邀請你一起和我們創造教育系統性的改變。
我們永遠都在找尋願意投入教育使命以實現自我的夥伴,如果你對執行團隊有興趣,但目前尚無合適的職缺,歡迎您主動寄履歷或作品集至hr@teach4taiwan.org,有合適機會時,我們將主動與你聯絡。
TFT為政府立案之非營利組織,我們歡迎來自各方夥伴的申請加入團隊,不論種族、性別、階級、宗教或政治傾向及其他受法律保護之面向。
教育系統觀與設計思考
發展對「教育不平等」議題的系統性認識,並以孩子的需求為核心,由設計思考發展策略,培養結構分析、解決問題、溝通協調、規劃執行等能力。
素養導向的教育實踐
隨時代變遷,近年全球教育趨勢強調「素養導向」,即以培養學生成為終生學習者的全人教育出發,培養其核心素養與非認知能力,使其能「自主」、「互動」、「共好」。TFT便以此為核心發展教學專業課程架構,讓TFT老師具備在現場實踐的方法。
建立關係與有效溝通
從理解與同理出發,與各種角色建立良好關係,並練習面對不同情境的溝通應對方式,帶動正向影響力。
自我覺察與情緒管理
作為領導者,你的自我覺察與情緒管理,會直接影響與孩子的互動品質 ; 唯有先瞭解自己,才能帶動自己與他人。
自我探索與職涯發展
帶領你深入認識個人的特質與價值觀,並探索、建立溝通與領導風格。同時透過多元領域講座,協助你規劃計畫後持續邁向願景的職涯發展方向。
將擔任TFT於各大學的聯絡窗口,協助在校園內籌劃招募活動,促使校內同學認識TFT,並進一步發掘校內適合TFT計畫的人選,也非常歡迎有意願參與TFT計畫的人申請喔!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協助TFT在各校園中推廣理念,如:接洽活動、文宣曝光、安排演講等,以邀請更多人參與在使命中
・第七屆TFT計畫招募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研究和分析學生族群的受眾輪廓
・規劃和執行活動的know how
・對外溝通表達的能力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活動籌辦經驗
・建立與維繫關係
・客群研究分析
申請必要附件
無,可提出上述能力之佐證。
負責大眾溝通以及維持品牌形象,透過自媒體與他媒體的管道與民眾交流TFT的理念價值,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協助社群與活動視覺設計,維持TFT對外視覺形象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行銷專業能力與素養-行銷企劃發想、社群媒體經營、視覺設計
・跨部門溝通能力
希望你具備的能力
・熟悉 AI、PS 軟體操作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攝影、插畫、或製作動態影像的能力
申請必要附件
・設計作品集,或相關作品之線上連結
負責組織財務管理,包含預決算控管、財務分析、帳務處理及內控制度,確保TFT財務之穩當運用及對社會大眾之財務責信。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預決算比較分析
・捐款作業(捐款人聯繫、收據發放)
・日常帳務憑證整理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非營利組織財務及責信管理核心價值
・財務分析或Excel應用技巧
・對大眾捐款人之溝通能力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了解基礎會計及財務報表分析
・能夠使用excel(基本函數即可)
負責發展合作學校區域拓點策略,媒合最適合的TFT師資至合作學校,確保TFT師資在現場發揮正向影響力。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協助合作學校拜訪與行政支援
・管理與維繫學校資料庫
・協助籌辦合作學校合作會議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了解TFT與學校合作之模式
・活動籌辦能力
・溝通協調能力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excel基本操作能力
舉辦多元招募活動,邀請各領域具使命感的青年投入TFT計畫,成為能創造正向影響力的教育領導者。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TFT計畫招募活動發想設計
・TFT計畫招募活動行政規劃與執行
・TFT計畫申請者回饋整理及分析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專案設計與執行的know-how
・對外溝通技巧
・思辨思考的能力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身為負責人的專案籌備與執行經驗(活動、研究、機制建立皆可)
申請必要附件
無,可提出上述能力之佐證。
負責募集資金與各項資源,提供組織足夠能量,確保TFT計畫穩健運作。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捐款專案協助
・日常企業聯繫協助
・感恩餐會等組內活動支援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溝通組織及人際協調
・專案管理能力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溝通組織能力
・良好的文字能力
申請必要附件
・文案或企畫書作品連結
負責大眾溝通以及維持品牌形象,透過自媒體與他媒體的管道與民眾交流TFT的理念價值,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撰寫文章TFT官網故事棧文章
・接觸與採訪TFT老師、校友、執行團隊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行銷專業能力與素養-採訪與寫作、文案撰寫
・跨部門溝通能力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採訪與文章撰寫經驗
申請必要附件
・中長篇(約1000字長度)寫作作品連結
負責大眾溝通以及維持品牌形象,透過自媒體與他媒體的管道與民眾交流TFT的理念價值,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協助經營TFT社群平台,擔任TFT小編的小幫手
・分析社群數據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行銷專業能力與素養-行銷企劃發想、社群媒體經營、自媒體經營
・跨部門溝通能力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粉絲專頁或IG經營經驗
申請必要附件
・粉絲專頁或IG經營連結
負責TFT計畫之甄選業務,並且邀請錄取者參與組織內部活動,提供相關資源。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TFT甄選活動協助(甄選工作人員管理、信件往來、甄選活動總表建置、甄選活動當日行政協助、當日工作人員訓練)
・甄選領域知識蒐集與統整,提出甄選活動各環節可優化的方向
・設計、製作受訓教師電子報
・協助統籌各項工作坊,以達到與受訓教師維持關係之目標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提升excel操作、信件撰寫技巧
・獲得業界少見且深刻的識人知識
・可提升專案管理的概念與能力,並有實際管理專案的機會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具google excel基礎技能
・有英文閱讀技巧尤佳
・具電子報設計經驗尤佳
申請必要附件
無,可提出上述能力之佐證。
負責TFT計畫相關培訓發展,建構TFT教師學習模式、培訓課程地圖與專業發展系統,並藉由內外部的多方合作促成其實踐,以持續提升培訓品質。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培訓課程的事前準備(問卷製作、教具準備、課程相關文件印製、資訊收集與彙整)
・培訓課程的行政執行(聯繫講師、課程紀錄、訂餐、教材打包與收納等)
・培訓後收尾工作(課程檔案上傳、文件整理、課程回饋統整等)
・協助培訓課程與TFT教師學習任務的設計及優化發想(課表或學習單編製、主題閱讀書單蒐集、課程回饋與紀錄分析等)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專案與行政的規劃及執行能力
・溝通協調能力
・了解TFT培訓系統與TFT組織之運作及思維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文書處理與資訊整理能力
透過外部研究、內部研究及總體環境分析,協助評估整體教師計畫的成效,作為組織責信依據及重要策略之參考。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計畫成效評估資料編碼與分析
・研究專案執行協助
・國內教育政策相關資料蒐集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了解成效評估研究執行的實際內涵
・認識國內教育政策環境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社會科學或教育議題研究經驗,具備下列任一專長者尤佳:量化研究技能(熟悉STATA或R)、質性研究技能(兒童、成人訪談執行及分析)
申請必要附件
・社會科學或教育議題研究經驗之代表作品
建構TFT教師培訓課程地圖與支持系統,帶領教學領導力督導團隊之專業成長,持續提升並穩定教師培訓課程與支持品質。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支持系統維運專案
・國內外教育文獻諮詢搜集及彙整
・協助組別相關專案規劃與執行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專案規劃及執行的能力
・教育議題相關思辨的能力
・更全面了解教育現況的機會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熟悉Google線上工具(文件、表單、簡報等)
協助TFT教師於兩年計畫結束後到各領域發揮長期影響力,同時經營校友網絡,創造跨界串聯可能性,協助校友長期實踐TFT願景與使命。
你會參與的業務內容
・協助校友組專案行政籌備(問卷製作、課程資料準備、課程紀錄、錄影、場地食宿準備)
・校友資源產出和彙整(校友資源更新、校友電子報規劃與產出、見習資料彙整)
・協助國際連結業務進行(撰寫國際夥伴溝通信件、接待國際夥伴行政、翻譯國際夥伴故事、規劃籌備國際參訪等)
你可以在這些業務中學習的面向
・了解TFT如何發展校友、串連校友網絡,使校友持續發揮長期影響力
・學習如何與國際夥伴溝通與規劃專案
・與校友直接接觸交流,了解校友們的發展歷程
如果你有這些能力會更加分
・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優異
申請必要附件
・英文履歷及書信作品
王政忠|Super 教師
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導主任,曾獲Super 教師、Power 教師與師鐸獎肯定。十六年前便透過行政策略翻轉偏鄉學習,近年更聚焦於課堂內的國語文教學翻轉。他的著作「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自出版以來感動無數人,更帶動了一波老師們由上而下的改變浪潮,2017年更翻拍成電影。
林妍希|前DDI美商宏智台灣總經理
具備15年以上的人才策略專業與豐富資歷, 曾先後加入知名的美商國際顧問公司Caliper以及DDI的顧問團隊。期間歷練過DDI台灣分公司總經理、亞太區董事顧問等重要職務角色。擅於「讀人」,長期為企業判讀人才潛力、培養明日之星、擔任高階主管的領導力教練。深知企業經營與組織用人之道。
王馥蓓|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
耕耘品牌、行銷領域逾20年,專長於品牌策略與管理、整合行銷傳播、企業形象管理、企業社會責任及企業危機管理。
吳致寧|One-Forty 共同創辦人
One-Forty是臺灣第一個移工培力的組織,其他組織主要是幫移工爭取權益,像是倡議修法等。除了希望藉由One-Forty改變臺灣人看待移工議題的方式,致寧也希望能改變大家對非營利組織的想法,因為經營非營利組織跟企業其實很相像,都需要品牌跟管理等,企業賣的是商品,而非營利組織賣的是理念跟影響力。
游適任|Plan b 共同創辦人
Plan b主要是把『永續發展』作為做事工具為基礎的一間公司,他們認為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之下,會產生最合適的做事工具。游適任與他的團隊,對環境及社會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永續發展」,來自他們始終認為商業行為和社會議題是一體兩面的,也像是在重新定義接下來的人類生活應有的樣貌。
張瀞文|前親子天下副主編
過去擔任過國中老師的瀞文,有10年的採訪寫作經驗,寫作題材以「教育」為核心。因為兼具教育與新聞專業,對於教育議題有極大熱情,希望每篇報導都能夠精彩易讀又具教育專業深度,使得大眾對教育現象/政策,有更多的瞭解,促成討論與改變,為每一個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
以上為TFT歷年培訓的部分師資陣容。
我是許淙閔,我是TFT的第二屆老師。
我來自排灣族,從小在部落中長大。在部落中,我發現很多孩子是很有天賦的,但卻鮮少有人願意長時間地陪伴、栽培他們。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成為陪伴的角色,當他們生命中的老師。做決定的當下,其實是一段很艱難的過程。首先,由於並非教育科系出身,我常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擔任教師。此外,離開自己舊有的生活模式,迎向未知的挑戰,這樣的冒險其實帶來了很大的恐懼與壓力。但只要想到部落裡的孩子,想起他們備受限制的天賦,會讓我想不顧一切地陪他們走向更多元的可能,希望有一天,這些沒有自信的孩子,都能挺起胸膛,認同自己的價值,並能勇敢大聲說出:我是原住民,我來自這塊土地。本著這樣的信念,那些心理的壓力與包袱,其實也不算什麼了。
在當老師的這兩年內,我從TFT的培訓中學會如何去引導孩子們看見自己的內心,同時,我也開始重新認識自己,並學會如何愛自己、接納自己更多一點。在接觸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學會彼此勉勵,探索更多的潛能和可能性,使自己有發光發熱的機會。而這樣的成長,也使自己有更多的立足點去面對身邊的問題,當朋友、學生、家人們處於這樣的狀況時,我能適時去引導,使他們擺脫讓人畏懼的陰影,重新地在黑暗中點燃一絲希望與光芒。
在TFT團隊中,我感受到的不只是大家對於教育的抱負與理想,更多的是彼此扶持、照顧與成長的力量,於是我們一起努力,展現出非凡的使命感。這樣的學習與交流,同時為自己的未來增添更多的可能性與挑戰。我相信,若更多人加入改變的革命,就能創造出更多的成長,讓我們一同用生命影響生命。
我為不畏縮的態度而教,我為台灣而教。
我是張渝婷,我是TFT的第二屆教師。
原本在媒體業工作的我,從未想過會成為一名老師。因為媒體的動盪,讓我開始正視媒體識讀教育的重要性,但我沒有教學經歷,正想著該從何開始時,我因緣際會在網路上搜尋到TFT,知曉兩年的教師計畫,看到簡章上的教師特質需求,例如同理心、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這些跟自己所具備的相當符合,或許我也有成為好老師的可能!於是立刻投了申請表。
我曾擔心我是否能勝任教師這份專業的工作,但TFT完善的培訓系統讓我很放心。TFT不僅有具備教育專業的督導來幫助我們進入現場,還會根據我們在現場的狀態來調整課程,這樣的系統讓我能夠專注在教學。無論是教學上的困難或情緒上的困擾,我覺得TFT都有足夠的資源來幫助我們走過難關。此外,我認為一個好的老師同時也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在這裡我們學習如何領導一個班級,在職場上我們學習如何領導一個團隊,這份能力在未來仍然是很受用的。若要我再一次選擇,我依然會投下申請書,在教育現場的收穫真的太多太多,在這裡能獲得的感動跟價值是在一般工作現場上無法得到的。
這一年多來我有無數個「第一次」,包括第一次教國語數學、第一次跟小朋友近距離的接觸,還有第一次接觸教育的專業課程等等。以前我覺得無法做到的事,現在我都一一完成了。曾經,有個孩子本來不喜歡參與學校的活動,在我的鼓勵跟陪伴下他就願意去參加了,回來後他跟我說:「老師,好險我有去啊!我覺得很開心、很值得。」這個經驗告訴我凡事都充滿了可能性,而我真實的「用生命影響生命」。我理解到我們的影響力是持續的,同時這也讓我確信自己一輩子都會關注教育的議題,在未來我仍可以用生命去創造更多可能。
因為TFT我更了解教育不平等的議題,也意識到光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立刻改變,要改變教育不平等需要各領域的人共同關注,因為教育就是我們的未來,你,就是那個未來的關鍵。
我為未來而教,我為台灣而教。
我是鄭雅心,我是第二屆的TFT教師。
我從紐約大學畢業後,和所有身邊的同學一樣,留在美國工作。在美國的那段日子,心裡時不時有一個聲音:不管我在國外發展得多好、融入得多好,我還是一個外國人。因此,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能貢獻任何一點自己的力量的話,我想回到台灣付出,不管是大還是小,因為台灣是我長大的地方,是我的家,是我永遠牽念的地方。
幸運的是,我因緣際會知道TFT這個組織,深入去了解TFT的願景和培訓計畫之後,我看見台灣在教育上需要力量的地方,而我也相信那個地方非常值得耕耘。但現實的阻力與掙扎也在此時猛烈的向我襲來,第一個掙扎是薪水上的落差,再來是家人的不理解與反對,但我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心裡有一個很深的地方,非常堅定自己有一個夢想,也非常清楚自己想回來的理由:讓台灣更好。
我的夢想是我們的社會可以更平等、更沒有資源上的落差,也因此在認識TFT之前也曾考慮加入NGO組織服務。但TFT讓我看見台灣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讓我找到一個可以親自為理想實踐的窗口。在TFT的這幾年,我得到很多機會,也深化了許多想法與能力,對我來說,TFT就是一個集會點、一個平台,給了我很多磨練與成長的機會,然後在這些機會裡面,看見一個屬於我自己的機會:帶著這些能力做更多我應做、我能做、我想做的事情。
每個決定背後都有許多助力與阻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誠實的傾聽自己心底最深處的聲音,並且努力地實踐。老師的工作並不單單只是教學,我們面對的是我們的下一代。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跟棟樑,投資教育不只是投資孩子,也是投資自己,更是投資我們的未來,這就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責任─我們希望未來能有一個更好的社會,那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
出去是為了要回家,回家為台灣做點什麼。我相信改變的力量,相信這種力量是可以被落實在教育現場的,也相信這種力量可以向漣漪一樣擴散到更多領域。
我為土地而教,我為台灣而教。
我是宋婉榕,我是TFT的第二屆教師。
我是個出身於竹北,由奶奶帶大的孩子,在國小三年級時遇到我的啟蒙教練,他的鼓勵給我很多啟發,後來在大學時我聽了TFT創辦人劉安婷的演講,她對於教育不平等議題的關注以及想讓台灣教育變得更好的理念,讓我深受感動。我認為能夠讓孩子看見更多可能性的老師非常偉大,也因此想去現場付出更多的自己,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人。國立體育大學畢業後,我順利取得教師證,雖然身旁的朋友都建議我去考正式老師,但想起那場演講,讓我有一種使命感想要參與TFT,覺得現在不報名以後一定會後悔,於是毅然決然地申請TFT教師計畫。
我覺得TFT團隊就像黑暗中的螢火蟲:一隻螢火蟲發光的亮度有限,但是當一群螢火蟲集結在一起發光時,那個力量是很強大的。TFT給我這樣團結的感覺,大家一致地朝教育平等努力,而彼此的關係就像家人一樣,每個人總是不藏私地分享,想讓彼此更好。我還記得暑期培訓初期,大家上完課聚在一起分享心情,剛認識不久的我們,居然能夠說出很內心、很真實的話,甚至真誠地哭了。我覺得TFT給我一股很溫柔、很包容的暖流,讓我在這裡可以很真實地做自己。
此外,TFT的培訓課程讓我很有收穫,它是很多元的課程,講師們提供大家多元的想法、理念,我像是從做中學的學生,從課程中提取我可以使用的方法,試著去解決現場遇到的問題。碰到大難題時,我還可以尋求TFT督導的幫助,他們會和我分享許多真實的案例,讓我更有能力解決實際面的問題。去年,我遇到一個非常不愛運動的孩子,一上體育課就變得懶洋洋的,過程中我試了很多方法,都沒有明顯地改善,最後我嘗試讓他擔任領導者,帶領大家運動、慢跑。過程中,慢慢起了化學反應,他慢慢地喜歡上運動,最後他竟然自告奮勇舉手要擔任體育股長,這讓我非常的感動。
這一年多來,我的能力不斷提升,學到更多不一樣的教學方法,這項帶得走的能力,讓我未來依然可以運用在教學上。來到這裡我不僅開拓了我的教學眼界,想法也越來越不一樣,漸漸地成為一位更多元的老師,讓我覺得自己有更多的能力為台灣的教育發聲,繼續為「教育不平等」的議題奮鬥。
我為教育的可能性而教,我為台灣而教。
我是TFT的第一屆老師,李珊。
大學時參與漁村服務社,寒暑假到澎湖與當地人交流,讓我對於教育不平等議題有了初淺的接觸;畢業前夕,偶然看見TFT的TED影片,於是,我決定用自己的力量捲起袖子,深入這個議題探究,和伙伴們一起從教育出發,為世界帶來一點改變。
在兩年擔任教師的期間,我彷彿經歷一趟深度自我認識的旅程,無數個脆弱與不知所措的時刻,TFT的團隊就像溫柔的網把我接住,陪伴我找到可以施力的方向,就像我們永遠願意等待孩子發光一樣。
自我認識與溝通能力的培訓課程,使我可以自信地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在不熟悉的環境下生存,往往會看清楚自己最真實的樣貌,慢慢的,我學會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和每個人相處,原本在陌生環境中容易膽怯的我,開始敢於擁抱未知的課題。感謝在旅程中遇到的人,讓我學到生命中重要而課本不會教到的一課,因為這兩年的改變,我成為一個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的人。
結束教師的兩年任務後,我離開體制內的教育,進入花蓮五味屋工作,這裡是當地孩子學習與活動的場所,在買賣交易中學習,在交流互動中成長。我希望自己不再只局限於學校的正規教學,而是離開固有體制,走進社區,陪伴孩子們感受在生活中學習的樂趣。希望經過兩年的成長,我可以繼續用自己的力量,把希望散播在更多不同的角落。
如果你願意為自己冒險一次,直視內心的脆弱面,並相信自己值得蛻變後的勇敢,邀請你,和我們一起參與這場溫柔的改變之旅吧!
我為改變而教,我為台灣而教。
我是何雪菁,我是TFT的第二屆老師。
做為一個資源一直很豐厚的孩子,我常常在想,能不能把這樣的資源與幸運,回饋給滋養我的社會。最後我發現,參與教育和TFT是一條很棒的路,因為在這條路上,我可以成為他們的陪伴、和他們一起翻轉生命、一起探索善良的可能性。
在決定成為TFT教師的時候,其實身邊有很多長輩,會質疑我的選擇,不懂為甚麼我明明有更好的人生發展,卻選擇去當國小老師。此外,內心的阻力有時候也讓自己感到退卻,我會一直很擔心自己沒辦法成為好老師,而浪費了這兩年的光陰,也消費孩子的兩年生命。後來,我轉換了自己的思維模式,以前的我只走有把握的路,但TFT讓我看見它的意義,讓我願意為了它離開舒適圈,去努力、去冒險。我發現,當我開始付出行動與努力的時候,其實那一切就不會浪費了。因為在過程中,我總是去探索、去學習,也因此接觸到許多完全沒有預期到的事情。而這樣的勇敢,才是真正為自己負責、為我和長輩間的關係負責。
在當教師的過程中,常常感覺到自己在等待,等待著學生的改變。然而在改變發生之前,必須嘗試過無數次,必須面對學生負面的情緒和外在的阻力,卻仍然堅持。這種冒險精神與執著的鍛鍊本身就是收穫了,因為我慢慢發現:學生的改變或許不可期,但自己的改變正一點一點發生。我變得更具韌性、有更高的挫折復原力以及更長遠的視野。如果說這兩年的經驗真的能為台灣的未來帶來什麼,我想就是這樣一個相信改變、持續願意改變的自己吧!
始終對於語言學習和研究有興趣的我,在教師經驗中體驗到了語言的可能性和彈性,我希望帶著這樣的能量再次投入語言的理論研究或者應用當中。結合在TFT的成長與自身語言的專長,我相信自身的改變必能進而改變台灣的未來。
我為孩子心中的良善而教,我為台灣而教。
王政忠|MAPS教學法
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導主任,曾獲Super 教師、Power 教師與師鐸獎肯定。十六年前便透過行政策略翻轉偏鄉學習,近年更聚焦於課堂內的國語文教學翻轉。他的著作「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自出版以來感動無數人,更帶動了一波老師們由上而下的改變浪潮,2017年更翻拍成電影。
蘇明進|班級經營
台中市大元國小老師,親子天下專欄作家,曾獲POWER教師入圍、全國創意教學獎特優。從教書第二年起便架設個人網站和學生班級網站。從當年的部落格到現在流行的臉書,因為喜歡說故事,總是不斷反芻在教學現場的點點滴滴,不知不覺成為在教師社群中,一位不斷「提供能量」的老師。
葉丙成|創新教學:翻轉教育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歷任台大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計劃執行長、台大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開創各種翻轉教室的創新教學方法與思維,率先將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變成多人競技線上遊戲,並以教育創新獲頒台灣最高創新獎項「總統創新獎」。
王馥蓓|跨領域發展視野
奧美公關董事總經理。耕耘品牌、行銷領域逾20年,專長於品牌策略與管理、整合行銷傳播、企業形象管理、企業社會責任及企業危機管理。
伍麗華|多元文化教育:原住民文化
屏東縣原住民處處長。二十歲師專畢業後,先在平地的學校服務,從市區、鄉鎮、偏鄉,最後回到部落服務。四十歲初任校長後,帶著學校老師從事民族教育,引發一波重視民族教育課程編寫的風潮。2014年,在屏東縣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著手排灣族本位教科書計畫。除了關心文化、產業、土地政策等工作,仍致力於民族學校的推動。
顧瑜君|社區議題觀察與分析
五味屋創辦人。專長為鄉村區營造、社區/環境教育、人文生態與教育、環境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質性研究、行動研究、多元差異與弱勢學習。本身除了教學、研究工作之外,還致力於社區參與的工作,具有高度反思與實踐性格。
黃婷|溝通技巧與Coaching介紹
領導力發展領域教練。在領導力發展領域的經驗超過十年,服務對象包括企業高管、組織領導人以及需要持續發展的專業教練。幫助客戶成為改變的觸媒,從自身信念與態度開始,透過具體行為影響周圍的人,進而促成團隊與組織改變。
以上為TFT歷年培訓的部分師資陣容。
TFT感謝眾多來自多元領域的頂尖講師,因為有他們的引導,讓TFT教師的兩年歷程能走得更加踏實。
第一年當老師的TFT教師謝侑廷常常因為孩子不交作業還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或是把實驗器材拿去做其他用途玩,感到挫折且生氣。這些「懶惰、不乖、故意不配合」的孩子總是激怒他。
幾次下來,謝侑廷意識到,他原有對教育的框架、和孩子相處累積的挫折,讓他對孩子充滿了偏見。只有拔掉自己的框架和偏見,才可能和孩子建立連結。
他察覺總是搗蛋的阿祥和小恩只是想引人注意,便利用母親節活動機會,指導他們上台表演魔術。阿祥和小恩拿到道具雖然抓不到使用竅門,卻不像平時拿去打鬧、直接放棄,或是大發脾氣,反而向謝侑廷請求帶回家練習。謝侑廷看著他們認真專注練習、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好,讓他醒悟:「孩子沒有不想學、不會學,只是我課堂準備的內容沒有引起他的學習動機。」
表演結束後,他和孩子的連結建立了,孩子的課堂參與提高,他也不斷反思調整教學。謝侑廷真的為他的孩子帶來了影響、帶來了教育的美麗風景,但過程和他原先預想的不一樣——他嘗試出自己的方法。
任教於屏東的TFT教師鄭琇錚,為了教學需要設想了一個讓孩子訂衣服的情境,卻告訴他們器材上只有紙跟筆,讓這些才一年級的學生自己學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們知道肩膀的起點在哪裡嗎?那終點呢?」只見他們興致勃勃地拿著長長的尺,到學校周圍尋找並測量各個比腰圍長或短的物品,鄭老師又再一次地感受到與孩子們對話的力量,以及解構教材、促進思考是多麼的不可或缺。
每一次嘗試,都是讓孩子獲取充分的學習動機卻也遵守課堂規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可以不用害怕、大膽犯錯,毫無顧忌地保留追尋進步的可能。
2016年3月5日, TFT 邀請小提琴演奏家曾宇謙,以及知名音樂人兼主持人劉軒,舉辦 TFT 第一場的「公益募款音樂會」。特別的是, TFT 選出位於台南市左鎮區國小的小提琴隊,並帶曾宇謙一起前往當地教孩子們練習小提琴。
校長蔡坤良打趣的說,過去學校利用有限經費,發給孩子們一人一把小提琴、每週六加開音樂課,但孩子練琴都興趣缺缺;在曾宇謙來訪後,孩子們的學習動機才真的被點燃了。「曾宇謙願意付出行動、實際到偏鄉來,其實我真的非常感動,」蔡坤良有感而發的說,「教育,就是讓孩子在環境中耳濡目染,他就會深受影響。」
「每一個音符背後,都是無數的努力付出。每一份努力付出的背後,都是老師無數的鼓勵和支持。」
TFT教師林柏含關注到孩子們在教室內逐漸展現互相體諒與幫助的態度,但仍較缺乏與同儕進行溝通、協調與實踐合作的主動性,因此決定藉由組織並推動校內排球社,讓孩子們學習團隊合作。此計畫不僅獲得校長、主任和校內老師們的支持,相互提供資源,甚至協助領導球隊,還有社區家長會在練球時間前來欣賞孩子們在汗水中獲得自信的姿態。孩子們也為了打排球,自主的發起整理過去荒廢的排球場;也為了「自己的球衣自己買」,共同發起義賣活動。
當學校同仁一起動起來,孩子們的改變就被更多人看到,未來排球社與「排球魂」更能持續影響孩子們,成為成長的養分。
TFT教師李珊期望藉由讓孩子們實際解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問題,而能夠自信地說出「Yes I Can」,同時幫助學校和社區改善環境——就從「圖書館改造計畫」開始。
李珊以Design For Change(DFC)的四個步驟引導孩子們感受、想像、實踐、分享,以解決身邊遇見的問題,於是孩子們發現了圖書館的問題,並付出行動進行改造,更帶動全校師生及校外志工一起參與。
在這個過程中,李珊看見了孩子們的轉變,也見證了計畫實際帶來的改變,影響力開始由孩子們擴散,期待在學校師生與家人之外,更能進一步透過影像與文字分享給社區人士以及全世界。
TFT教師鄭雅心帶著雲林縣小學一年級及四年級共13名學生,進行一趟為期半年的生態拍攝行動。
過程中,孩子藉由在社區蹲點拍照、四處捕捉各種鳥類身影、進行動植物調查、紀錄社區居民生活情況等,除了更加了解學校周邊的生態之外,也利用這個機會,與社區居民有了更多的互動,透過這樣做中學的方式,讓孩子對社區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連結。
在2017年6月11日,他們將作品放在斗六行啟紀念館開辦「樟湖之美」攝影展, 讓更多人看見樟湖的美。
TFT計畫結束後,胡茵加入KIST雲林拯民團隊,擔任學習發展處主任,主要工作內容是為學校爭取經費、帶領教學團隊發展領域課程與校本課程。KIST是2017年新成立的公辦民營學校體系,主要以美國KIPP的辦學精神為主,致力在發展學生學習力、知識力與品格力,培養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因為在TFT服務兩年期間認識目前任職於雲林拯民國小的林校長,被其領導風格與對偏鄉教育的使命感召;同時因為KIST學校的宗旨是服務偏鄉孩童,希望透過優質的教育改善教育不平等,這樣的理念與TFT不謀而合,所以加入拯民團隊以延續長期影響力。未來的幾年,胡茵計劃留任現場,從課程發展的角度協助團隊在教學上能夠更躍進,並繼續在英語教學與教學領導上深耕,繼續為偏鄉孩子服務。
TFT教師游芷筠一次在親職講座中,帶著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桂圓蛋糕。看到班上極度缺乏自信,總是無法在課堂上獲得成就的Brian在沒有電動打蛋器的情況下,很有毅力地用力氣很大的雙手交換把蛋白打發,過程中一點都沒喊累,還是唯一留下來擦桌子洗器材的小孩。
「Brian,你媽媽好幸運喔!有你這麼懂事的孩子,幫她打發蛋白,讓她可以在旁邊休息,她一定很驕傲!」
只見他有點難過地開口說:「可是我英文不好」
「沒關係,老師找時間從頭教你。用像打蛋這樣的毅力重新學,我相信成果一定會很棒!」
聽完老師的一席話後,Brian第一次用充滿自信的背影,和母親一起將熱騰騰的蛋糕和溫暖帶回到家裡。
原來,有時候孩子的解藥,在教室外頭才找得到。
TFT教師夏于涵決定在兩年教師計畫後前往研究所攻讀,去深刻了解目前台灣複雜的教育現況、思索其他解方,並同時取得回到體制內教書的小學教師資格。
在看見許多如師資流動率高等結構性困難,使學校一直無法提供穩定深刻的學習給孩子,又觀察到家庭教育的缺席影響孩子畏懼學習,對未來沒有期待和信心,使她毅然決然做出這樣的抉擇。她相信儘管結構穩固的體制內教育是很難憾動的,但這裡面總有最值得她努力的弱勢孩子,在等著她的陪伴度過每一段成長。
TFT 培育系統除了兩年間辦理超過 500 小時的定期培訓課程,同時也將現場的教學經驗視為學習的過程,協助老師在「培訓―實作―反思」的循環中成長,以發展自身教學力及領導力,幫助學生學習。領導力與教學力並非截然獨立,而是相輔相成⸺領導力的實踐,從教室開始發生,擴及到學校、社區、甚至是社會層面,帶動孩子教育品質的提升。
教育系統與設計思考|對於「教育不平等」議題有系統性的認識,以孩子的需求為核心,具策略的思考,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
「成功品格」與非認知能力|過去十年世界學者研究「成功」的要素,指出:恆毅力、自信心、自制力、主動學習的內在動機,這些比成績更重要的「非認知能力」,才是幫助孩子奠基未來成功的關鍵特質。
建立關係與有效溝通|從理解與同理出發,與各種角色建立良好關係,並練習面對不同情境的溝通應對方式,帶動正向影響力。
自我覺察與情緒管理|作為領導者,你的自我覺察與情緒管理,會直接影響與孩子的互動品質 ; 唯有先瞭解自己,才能帶動自己與他人一同突破。
自我探索與職涯發展|帶領你深入認識個人的特質與價值觀,並探索、建立溝通與領導風格。同時透過多元領域講座,協助你規劃計畫後持續邁向願景的職涯發展方向。
李吉仁|台大國企系教授,台大EMBA執行長
專長於策略管理,研究聚焦於企業成長策略、策略性投資佈局、 業競合策略等議題,曾多次獲得臺大教學傑出獎與優良獎,並曾協助多家臺灣大型企業進行策略規劃與高階人才發展專案。
王政忠|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導主任,《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作者
曾獲Super 教師、Power 教師與師鐸獎肯定。十六年前便透過行政策略翻轉偏鄉學習,近年更聚焦於課堂內的國語文教學翻轉。他的著作「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自出版以來感動無數人,更帶動了一波老師們由上而下的改變浪潮,2017年更翻拍成電影。
葉丙成|台大電機系教授,台大MOOC計畫執行長
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歷任台大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計劃執行長、台大教學發展中心副主任。開創各種翻轉教室的創新教學方法與思維,率先將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變成多人競技線上遊戲,並以教育創新獲頒台灣最高創新獎項「總統創新獎」。
林妍希|美商DDI 顧問公司 前台灣總經理暨亞太區董事顧問
具備 15 年以上的人才策略專業與豐富資歷。擅於『讀人』,長期為企業判讀人才潛力、培養明日之星、擔任高階主管的領導力教練。
顧瑜君|花蓮社區組織五味屋創辦人,2018 GHF教育學人得主
五味屋創辦人。專長為鄉村區營造、社區/環境教育、人文生態與教育、環境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質性研究、行動研究、多元差異與弱勢學習。本身除了教學、研究工作之外,還致力於社區參與的工作,具有高度反思與實踐性格。
盧建彰| 知名廣告導演,前奧美、智威湯遜廣告創意總監
廣告創作15年,作品包括柯P「這票你聽孩子的話」、小英廣告「願你平安」、「台灣隊加油」、「人民大聲公」,TOYOTA修杰楷家族旅行篇、金士傑兩個爸爸篇,「Google齊柏林篇」獲選十大微電影,與張鈞甯等合力創作高雄氣爆、八仙塵爆詩詞朗讀。
以上為TFT歷年培訓的部分師資陣容,TFT感謝眾多來自多元領域的頂尖講師,因為有他們的引導,讓TFT教師的兩年歷程能走得更加踏實。
黃家俊|科學X新創
林宜融|音樂X媒體
邵恪玄|農業X學術
杜雅玲|文學X教育
鍾定瑜|NPOX外交
黃婉婷|外語X商管
阿希鴦|社工X原住民
在教師的兩年歷程中,TFT培訓系統除了辦理超過500小時的定期培訓課程,同時也將現場的教學經驗視為學習的過程,協助老師在「培訓—實作—反思」的循環中成長,以發展自身教學力及領導力,幫助學生學習。同時,TFT將多元領域理論及學習方式融入培訓課程,如:認知科學、醫學教育、運動訓練、商業管理等,視老師為學習主體,協助其設定教師個人發展目標及教學目標,從自身教學和回饋反思中持續學習成長。
14:30 – 15:00|卓麗月X林京佳
15:40 – 16:10|黃孟熙X游舒甯
16:50 – 17:20|黃孟熙X游舒甯
14:30 – 15:00|趙廷軒X羅令婕
15:40 – 16:10|陳惠芳X黃譽婷
16:50 – 17:20|徐華憶X陳瀅婷
14:30 – 15:00|劉冠亮X鄭昕庭
15:40 – 16:10|鍾佩如X陳安怡
16:50 – 17:20|鍾佩如X陳安怡
14:30 – 15:00|邱慧珊X張書榕
15:40 – 16:10|邱慧珊X張書榕
16:50 – 17:20|楊心慧X劉佳昀
14:30 – 15:00|鄭雅心X蔡名封
15:40 – 16:10|楊斯婷X黃允則
16:50 – 17:20|楊斯婷X黃允則
改變教育,不只是一件非主流、充滿犧牲奉獻的志業,而是個人、學校、政府乃至企業都需要響應的全民運動。累積教育現場的經驗後,回到企業端促成正向的改變也是可貴的途徑。七月十四,歡迎大家與淑如和佩璇共同討論改變的另一種可能!
17:30、19:00,共兩場
廖淑茹|第三屆TFT教師
畢業於淡水工商管理學院,曾任業務秘書。未來希望接軌企業的資源注入偏鄉,加速改變的發生。
何佩璇|第三屆TFT教師
畢業於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偏鄉的成長經歷使他成為TFT老師,希望藉由企業社會責任的推動,促成改變教育不平等。
「真正影響、改變你生命的學習,不一定是課本上的課題。」在偏鄉陪伴孩子兩年,或許是一起看過的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場旅行,改變了他們對世界的看法、影響了人生的志向。對於多元的教育媒介有興趣的你,不要錯過與宜融和李珊交流討論的機會囉!
17:00、18:20,共兩場
林宜融|第三屆TFT教師
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希望建立更完整的線上音樂教學平台,讓孩子無論出身,都能在音樂藝術的滋養下成長。
李珊|第一屆TFT校友
畢業於台灣大學生傳系,目前服務於花蓮五味屋。透過電影的力量和DFC(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帶著孩子探索課本以外更寬廣的世界。
好的教師也是好的領導者。教師領導孩子發掘自我,而學校領導人,領導教師改變學生。你是否也好奇,兩年的歷程能培養初什麼樣的領導者,給予老師、孩子足夠的動能,創造更多可能性呢?七月二十八在高雄,讓我們一起找出答案吧!
17:30、19:00,共兩場
宋婉榕|第二屆TFT校友
畢業於體育大學技擊運動技術學系,曾為亞運國手。目前任教於KIST拯民國小任教,並擔任總務處主任。藉由組織好的行政團隊,成為教師堅強的後盾。
胡茵|第二屆TFT校友
畢業於嘉義大學外語學系英語教學組 。目前任教於KIST拯民國小任教擔任學習發展處主任。期待領導學校,以更大的影響力幫助孩子成長。
李科賢|第二屆TFT校友
畢業於興國管理學院企管系。希望帶著愛與知識,陪伴孩子找回自信,重新愛上學習。
對於偏鄉的教育現況、社區與家庭,你有什麼樣的想像呢?議題背後真正的困境和需求是什麼?七月二十一,帶著你的想像和疑問,和深耕偏鄉社區的渝婷與馥綺交流吧!
17:30、19:00,共兩場
張渝婷|第二屆TFT教師
畢業於世新大學新聞系,曾任職於蘋果日報,目前續留於雲林古坑擔任教師,延續對孩子、學校及社區的影響。
楊馥綺|第二屆TFT教師
畢業於文化大學新聞所。擁有強烈行動家特質的他續留於屏東新埤鄉,影響更多年輕的生命。
教育不平等的問題,讓受困的對象不只是缺乏資源的學生,因長期孤軍奮戰而倒下、失去熱忱的偏鄉教師也時有所聞。兩年的經驗,讓家蕙和芷筠洞察現況,決心要組織力量支援教師。想知道她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又如何開始著手解決嗎?我們七月二十二號台南見!
17:30、19:00,共兩場
巫家蕙|第一屆TFT校友
第一屆TFT教師,畢業於成功大學法律系。由於在兩年中看見偏鄉英語教育資源的匱乏,因此與夥伴共同創辦了「ThereforED 因為所以教育協會」,組織力量推動英語教育均等。
游芷筠|第三屆TFT教師
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體認到偏鄉教師的不易,他希望創立教師支持系統,從根本改善偏鄉教育的品質。
一個人或許能擁有可觀的影響力,但台灣的教育現況難以單靠個人的力量改變。在偏鄉看見最真實的問題後,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發聲權,為教育平等盡一份心力呢?七月八日在台北大稻埕,加入凡甘和定瑜,一起討論如何改變體制、改變教育吧!
18:00,19:00,20:00,共三場
鍾定瑜|第四屆TFT教師
塔夫斯大學佛萊契爾法律暨外交學院碩士。希望累積自己對偏鄉教育的視野,以政策、發展的專業推動改變。
徐凡甘|第一屆TFT校友
畢業於台灣大學農經系,目前任職於台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任教期間深刻體會傳統教育體制的不足,轉而投入改變體制,透過政策倡議帶來更多可能。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
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
國立中山大學教育所
國立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
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學系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中原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學系
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
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學碩士班
a1001138.flg04g@g2.nctu.edu.tw
國立清華大學英語教學系
我們認為,每一個孩子,不論出身背景,都應該獲得品質良好的教育,進而擁有機會、能力與信心去圓自己的夢想。優質的教育不僅是台灣前進的動能,也是每個孩子實現自己的人生的機會。
然而,教育從來就不平等。
在台灣這相對富足的社會,儘管已有 12 年國教和廣泛的高等教育,孩子的教育機會與成就仍相當程度的受到家庭背景與城鄉差距的影響。孩子的出身,影響了他未來所能擁有的機會和對人生的選擇
2015 年最新的 PISA 成績出爐,台灣再度取得前段的表現,在 72 個參與國家中平均科學成績居世界第 4。然而以國內普遍關注的數學科為例,台灣前 10% 與後 10% 的學生間的測驗表現,粗略估算相當於 6 年的學歷差距,落差之大在 PISA 參與國中排名第 4;前四分之一與後四分之一的差距估算約等於 3 年的學歷差距,亦為世界第 4。
龐大的前後段學力落差並非追求良好表現必然的條件。在 PISA 公布的 3 種「教育不平等」指標中,台灣的「高韌性學生 ( 背景相對不利但表現佳者 ) 比例」相對較高,但在另外兩種指標「社會經濟背景可以解釋科學成績變化的百分比」、「社會經濟背景的指標的單位上升對科學成績的影響」下,分數與台灣最接近的 10 國中,僅新加坡在兩種指標上都比台灣更不平等。即使平均成績表現相近,其他教育系統仍然提供了更平等的教育環境。此外,根據另一組國際測驗 TIMSS,該測驗將家庭資源區分為低、中、高,而台灣在 2015 年的測驗中,高低資源學生平均分數落差亦達世界第 3。
學力落差問題可能有許多不同的成因,其一便是地區之間教育機會的差異。長期研究教育不平等議題的陳琬琪教授根據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指出,儘管台灣就讀大學的人口比率從戰後時期持續上升,但台灣都市與鄉鎮地區的上大學人口比率長期以來存在著明顯差距。
台大經濟系駱明慶教授的研究中指出,各縣市學生成為台大學生的機率和其居住地高度高度相關。多元入學方案雖然稍微緩和成為台大學生的機會之城鄉差距,但根據論文數據稍加計算即可發現,以台北市和屏東縣為例,2011-2014 年間台北市高中生成為台大學生的機率仍達屏東縣的 9.7 倍。
種種的研究數據都透露著相同的訊息:在台灣,教育,從來就不平等。造成教育的城鄉差距因素很多,除了學生家庭社經條件的差異,讓偏鄉地區有較高比例的孩子長期處於經濟、文化與家庭弱勢,更重要的是,原本每個孩子都應該平等享有的學校教育品質,也存在著明顯的落差,無法讓每個孩子透過學校教育擁有均等的機會和選擇權。
若要透過改善教育品質,進而解決教育不平等的問題,必須有大量人才投入教育,發揮領導力帶動他人,由下而上、從教室內到教室外,一步步開始創造改變。在學校直接接觸孩子、擔任教室內的領導者的,便是老師。
孩子的人生、教育的內涵、好老師的特質,這些都是多元的概念。但仍然可以透過一些測量,嘗試累積實證角度的觀察。學術研究中衡量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常見的方式之一是透過「附加價值模型 (value-added model)」,計算單一老師對學生學力的影響。經濟學家 Raj Chetty 等人的研究提供相當有力的證據,指出能有效改善學生學力的老師,同時也降低了班上學生未來的期望收入、居住社區品質、以及受大學教育的機會。
好的教育並不只一種。教育的價值不只在換取未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更高的收入或是生活水準;但如果能從關懷孩子與培養學習的動力出發,進而發推展孩子的人生選擇,並關注孩子、學校、以及社區的需要,就有機會改善教育中的不平等,支持孩子成就他們的人生。
一旦改變和影響力從短期到長期,從孩子的學校教育為核心,層層擴及到學校方針、社區文化脈絡與產業結構、甚至大到能夠影響到社會政策和資源分配,教育不平等的問題將被翻轉。孩子的出身,也不會再限制他們的未來。
參考資料
・駱明慶 (forthcoming),「誰是台大學生?(2001-2014)──多元入學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
・陳婉琪 (2012) ,「再探台灣的都市教育優勢:集體社會化論的可能性」,《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社會階層與勞動市場 (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3 ) 》,143-184,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Chetty, Raj, John N. Friedman, and Jonah E. Rockoff (2014), “Measuring the Impacts of Teachers II: Teacher Value-Added and Student Outcomes in Adulthoo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9): 2633-79.
・OECD (2016), “PISA 2015 Results (Volume I): Excellence and Equity in Education,” OECD Publishing, Paris.
・Mullis, I. V. S., Martin, M. O., Foy, P., and Hooper, M. (2016), “TIMSS 2015 International Results in Mathematics,” retrieved from Boston College, 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website.
註
以下資訊引用自國家教育研究院「國民素養調查資料庫整合平台」。
・PISA: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主持的跨國調查研究。PISA 以15歲的學生(國三、高中職一以及專一)作為施測對象;測驗則涵蓋三個不同素養領域,分別為數學、科學以及閱讀。
・TIMSS:國際教育學習成就調查委員會 (IEA) 主持之跨國調查研究。TIMSS 旨在評量各國四年級與八年級(國中二年級)學生在數學與科學領域學習成就的發展趨勢、進而研究學生在此二領域學習成就及其與各國學生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等因素之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