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FT 觀點

盤根錯節的挑戰需要系統性的回應—多元需求的交織性

弱勢群體中不同個體的需求也是變動而多元的,多元而變動的需求,需用彈性而整合的策略回應。

弱勢群體中,不同個體的需求也是變動而多元的

TFT觀點中各篇文章的整理討論,旨在初步點出台灣各式族群可能面臨的獨特處境,希望能拋磚引玉,鼓勵大家在思考教育議題時,不忘更細膩的拆解不同個人與群體的多元需求,並進一步思考以優質平權教育為目標的教育系統如何回應多元需求。許多關注不平等議題的學者均指出在弱勢和邊緣化的脆弱族群之中,不同個體各自的處境、挑戰和長處也有多元之處1,思考上述議題時,應特別留意此些特質彼此的交織性:特有於不同群體的多元需求往往也會疊加於單一個體,造就其多元的需求,若無法有效理解回應這些需求的交互作用,多重需求可能就會落為多重的脆弱性(vulnerabilities)。

相較其非原住民族同儕,原住民族學生更有可能來自低收入家戶,造成低收入原住民族學生多元弱勢身分。

舉例而言,在台灣,原住民低收入數占總低收入人口的比例遠高於原住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例:根據衛福部統計2,109年底我國戶籍登記註記為原住民身分之人口數計57.7萬人,占全國人口比率為2.44%;同年低收入戶人數300,241,其中原住民低收入數30,603,占全國低收入戶人口10.2%。相較其非原住民族同儕,原住民族學生更有可能來自低收入家戶。上述章節分別討論原住民族學生及經濟弱勢學生的教育處境與需求,這些需求會造成低收入原住民族學生多元弱勢身分,需要更多元彈性的支持資源。

再舉例而言,上列章節討論了新住民子女教育需求,而根據教育部統計3,107學年度新住民子女占縣市學生數比率前三高分別是連江縣、金門縣以及嘉義縣等離島偏鄉縣市。偏遠地區新住民子女,根據過往調查研究4顯示,也有多重弱勢身份,因家庭社經地位不佳、離婚、單親、隔代教養或教養觀念不一致等因素,展現出不同於其同儕的需求與挑戰,需要教育系統更多元且細膩的資源支持。

面對多元而變動的需求,需用彈性而整合的策略回應

面對多元需求間交互而變動的關係,學者建議政策回應除了透過質性與脈絡研究1,更細膩的捕捉與了解多元弱勢群體的不同經驗,更應採取「整合的交織策略5(intersectional approach)」,在設計及執行政策時,時時考量相同群體內,變動的權力關係如何影響不同個體受到的政策效果,並採取跨部會整合的彈性做法,更敏捷而適切的回應弱勢家庭、孩童和社區的多元需求,確保此些群體的安全和福祉得到實質的保障。

課後照顧和安全通勤等多元需求交織下,上述各項回應政策互相拉扯,竟產生了預期外的窘境。

舉例而言,台灣偏遠地區高比例學童來自低收入、單親、失親、隔代教養等經濟弱勢家庭,學生下課後無人予以照顧。為確保弱勢家庭學子課後也能獲得妥善照顧,教育部推動國小辦理課後照顧服務班6,以及延伸至夜間的夜光天使點燈專案7。同時,偏遠地區地廣人稀而公共運輸服務稀缺,偏遠地區住民被迫成為「行的難民8」,許多偏遠地區學生上下學通勤需倚靠校車9愛心巴士10等仰賴補助,且班次和服務區域都有限的運輸工具。在這樣交通不便的環境中,學校原為回應學生放學後的照顧需求辦理課後課程,然而放學時間延遲後,校車及公車卻因成本客量無法配合少數學生加開班次,家長更無法配合學校作息接送,反讓弱勢學童返家之路更加漫長而危險11

看見課後照顧和安全通勤等多元需求交織下,上述各項回應政策互相拉扯,竟產生了預期外的窘境,近年伍麗華等立委推動「偏鄉交通運輸資源整合12」計畫,呼籲交通部、教育部、衛生福利部及原住民族委員會及縣市政府跨部會合作,通盤考量偏遠地區居民和學童的多元需求後,整合既有的偏鄉交通運輸資源計畫經費,建置更完善的原偏鄉交通資源媒合平台,以培訓在地人成為合法職業駕駛、開發預約調度資訊系統等方式,更彈性而永續的回應在地的多元需求,此即一種交織策略的政策嘗試。

參考資料列表

  1. Daniel Chaplin, John Twigg and Emma Lovell. (2019). “Intersectional approaches to vulnerability reduction and resilience-building”. The BRACED Knowledge Manager
  2. 衛生福利部. (2020).“原住民中低收入戶戶數及人數”.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3. 教育部.(2019).“新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布概況統計”. 教育部
  4. 顏佩如. (2016).“我國偏遠地區新住民學生適性教學輔導與資源應用之研究”. 內政部移民署
  5. Yochay Nadan and Jill Korbin. (2019). “Cultural Context, Intersectionality, and Child Vulnerability”.  Childhood Vulnerability Journal volume 1
  6.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中小教育組. (2020 last updated). “國民小學辦理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教育部國教署
  7.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2017). “夜光天使點燈專案計畫 扶助經濟弱勢家庭學童,提供夜間課後照顧服務教育部
  8. 侯俐安、尤聰光、潘欣中. (2018). “【體驗行的正義】導讀聯合報願景工程
  9. 李宜庭、施幼偉. (2020). “偏鄉接送資源匱乏 童上學好辛苦華視新聞網
  10. 華視綜合報導. (2018). “串起偏鄉”迴”家路 愛心巴士免費接駁華視新聞網
  11. 侯俐安. (2020). “交通不便……家與校的距離 偏鄉童難題聯合報願景工程
  12. 曹悅華. (2020). “立委盼解決偏遠地區交通 林佳龍允諾整合部會聯合報

TFT 觀點

為有架構地理解現況,TFT 以心理學家 Urie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理論為架構,從「教師」、「學校」、「生活環境」、「多元需求」、「證據」等五大面向切入,了解台灣正規教育系統在孩子成長發展的生態系各層次中扮演什麼角色,又如何影響每個孩子能否接受優質教育。最後,也整理一些我們在實踐平權優質教育上的重要學習。

「 TFT 觀點」旨在盡力完整而中性的梳理台灣優質平權教育的實踐現況,同時我們也理解教育挑戰盤根錯節,絕非一個網站能夠窮盡。我們虛心而真摯的歡迎各界指教,也希望透過相關交流,邀請教育生態圈的夥伴及關注教育議題的大眾,開啟推動教育均等的討論。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