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FT 觀點

舊鞋救命創辦人楊右任談理想實踐──不要急著一步到位,重要的是走好腳下的每一小步

作者 / 謝仁哲(文編志工)

TFT跨界講座「不只是美好理想:談使命驅動的社會創新」,邀請到舊鞋救命創辦人──楊右任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與創辦組織的發展歷程。以募集舊鞋的海報作為開始,楊右任發起的「舊鞋救命」計畫至今持續在非洲發揮影響力——協助當地孩子擁有自己的鞋以避免感染寄生蟲、蓋學校挖水井、培養當地人才讓改變持續發生。這看似難以達成的任務,是因為一個意外的發現:沙蚤。

右任和他的岳父都是基督徒,透過辦學等方式協助非洲居民來宣教。他們發現學校許多孩子的腳都有潰爛的現象,是因為長期赤腳走在感染沙蚤的土地,若沒有妥善治療或預防,這些傷口可能感染、潰爛,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等疾病。為了改善這樣的情形,右任做了張海報開始在台灣募舊鞋。意外地,募舊鞋的訊息很快地越傳越廣,募來的鞋子一下就塞滿家裡,帶到當地後他們也發現這個問題不只存在於單一學校與村落,於是成立了「舊鞋救命」組織,讓資源可以到達更多地方,並漸漸將業務擴大,開始建造乾淨水源、提供教育、推廣衛生,而成為了現今看到的模樣。

要真正的進入當地,不要只是紙上談兵

為了理解當地的需要,右任籌辦組織後定期會去當地住上一陣子,透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來了解當地的需求與改變,進而給出適當的援助方式:「我們不可能坐在台灣就知道當地的狀況,在辦公室做的決定,無異於單純丟錢過去而已,無法提供有效的幫助。」

 如果每個風險、每個變數都要想清楚才行動,很可能一切就不會開始了。

被問到如何有勇氣跨出第一步,右任說:「其實創辦舊鞋救命並非突然之間做的決定,而是由很多小事情累積而成的。」右任曾在教會服務、社區服務、教大家英文;右任的太太更是從加拿大到南美洲、到非洲、到台灣宣教,在過往生活中逐漸累積服務與非營利組織的經驗,而後才有了「搬去非洲」這看似很大轉彎的決定。

舊鞋救命計畫也並非一開始就有了完整的藍圖,只是發現這地方有人需要幫助就來幫忙,那地方有困難再去協助,慢慢的慢慢的,就發展成現在計畫多元、服務多樣的模樣了。「如果要設計出完整的計畫才行動,很可能一切就不會開始了。」右任笑著跟大家說。

右任和聽眾們分享自己創辦「舊鞋救命」的歷程與感想

結合團隊的力量,慢慢做就能達成你理想的模樣了

右任也跟大家分享了一些組織的小故事,他曾經用時鐘跟員工們做比喻,形容自己就像指針,負責向大眾指出非洲的問題、容易被眾人所看見;而每一位員工就像一顆顆螺絲,雖然較少被眾人所關注,但任何一個螺絲不見了,這個時鐘也無法繼續運作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只要參與在一個適當的位置或機構,每個人都可以發揮所長讓世界產生改變。

沒有太難的題目,只有不夠強的人。

此外,右任說一開始他覺得募款一百萬很困難,現在目標卻都向著三千萬以上。「沒有太難的題目,只有不夠強的人」右任說,隨著參與的事情變多、計畫逐步地推進與擴大,團隊的能力也會逐漸增強。跨國救援計畫絕不會是一夕之間做的決定,而是慢慢的參與地方服務、一步一步達成的。「除了生老病死,人生其實不會有很多太突然的事情,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每個資訊、每天所參與的活動、包含現在所聽的這場講座,都會累積進我們的生活、一點一點造成改變。要如何去實踐自己的理想呢?只要現在去多讀一點、多看一點、多學一點、多參與一點,看見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就去幫忙,一步一步慢慢做,有一天就會達到你想要的模樣了。」

理想的實踐必須一步一步的堆疊

一個機構要能長遠,必須有良好的機制,而非只靠個人。

提及未來,右任說,其實最想做的事情是交接。他並不希望一直被用「舊鞋救命創辦人」來定義自己,而且「當老闆被換掉都沒有人知道的時候,表示這個組織運行的不錯」,他認為不管是當地或者組織本身,必須要建立起良好的機制、培育起「人」,才能讓改變持續發生。

右任一步一步實踐理想的故事,提醒著我們:不要急著一步兩步三步,重要的是一步、一步、再一步,很多時候我們做的每個決定。當下可能很難想像下一步會是什麼樣子,可是千萬不要因為看不見下一步就停住了,因為這一步一步堆疊起來,可能就形成了一個梯子、一座樓梯,帶我們走向不曾想過的高度。如同TFT一直以來縮深信的:改變不是一個人做很多,而是每個人做一點點,只要大家一步一步、一點一點的前進,教育不平等終能逐漸被大家一起改善。

講座中右任與聽眾分享一路走來之轉變與未來目標

TFT 觀點

為有架構地理解現況,TFT 以心理學家 Urie Bronfenbrenner 的生態系統理論為架構,從「教師」、「學校」、「生活環境」、「多元需求」、「證據」等五大面向切入,了解台灣正規教育系統在孩子成長發展的生態系各層次中扮演什麼角色,又如何影響每個孩子能否接受優質教育。最後,也整理一些我們在實踐平權優質教育上的重要學習。

「 TFT 觀點」旨在盡力完整而中性的梳理台灣優質平權教育的實踐現況,同時我們也理解教育挑戰盤根錯節,絕非一個網站能夠窮盡。我們虛心而真摯的歡迎各界指教,也希望透過相關交流,邀請教育生態圈的夥伴及關注教育議題的大眾,開啟推動教育均等的討論。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