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FT 故事棧

鄭雅心:蘭嶼,我們的五堂課

第一課——勇敢

一進教室,成群的天使被老師的靜默和手勢吸引,同時也迷惑了。一張張又期待又迷惘的臉龐真的好可愛。看著電視投影出一些有趣的字幕,依循靜默的要求。

天使們逐字的默念在心裡「你們是認真想去蘭嶼嗎?」

霎那間,所有天使都轉向我,瘋狂地點頭,伴著呲牙裂嘴的笑容。

「既然想去那我們就去,但沒有錢怎麼辦?」

想當然天使們依舊轉向我,從呲牙裂嘴的傻笑轉變成憂愁的小苦惱,皺著眉,笑不出來了。

「沒錢,那我們跟爸爸媽媽拿錢?」

訝異地,天使們全部搖頭,顯然對這個提議不甚滿意。

「我們自己賺錢?」

天使們臉再次掛上呲牙裂嘴的笑容,點頭如搗蒜。

「大家覺得我們做好的明信片除了可以拿來當母親節感恩禮物還可以怎麼運用來幫助我們去蘭嶼呢?

「大家覺得賣我們自己做的明信片是個可行的主意嗎?」

當然又是一陣瘋狂地點頭和呲牙咧嘴的笑。

「這個過程應該會很辛苦,因為去蘭嶼不容易,賺錢很辛苦,你們能堅持嗎?能互相幫忙嗎?」

又是一陣瘋狂點頭,但伴著的是堅毅的眼神。

「那我們要一起記錄下這大家下定決心、不畏辛苦的神聖時刻,可以嗎?」

天使們疑惑的看著我。

「等等來面對鏡頭,用自己的話說『去蘭嶼不容易而且可能會很辛苦,但我已經決定要靠自己的力量,不跟爸爸媽媽拿錢,不管多辛苦我都會堅持!』,可以做到嗎?」

這時候每個天使的表情都相當有趣,有的很嚴肅,有的很疑惑,有的很不安,有的沒把握,有的依舊呲牙裂嘴的笑著。

許下對自己的承諾,需要勇氣,需要思考,需要跨出第一步,而我們勇敢的跨出了這不簡單的第一步。

蘭嶼,我們來了。

第二課——行動

在第一堂課過後,孩子們許下諾言,開始行動。

拿起相機,選取景物,安排構圖,呢喃著「遠中近特」的口訣。深吸一口氣,喀擦,一張張一次次的練習,我帶著孩子們有了第一張,照片。

耗時將近兩個月,從初春到初夏,從櫻花拍到金萱,從阿里山拍到後棟仔,我們一路紀錄著美好時光的軌跡,也紀錄著我們的成長軌跡。

提起筆,寫下祝福,寫下景物短語,寫下那甜甜苦苦的回憶。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討論與修正,你一言我一句的共同產出,將句子不斷的重組、拼湊,終於有了大家共同的結晶。

就這樣,我們生出了第一組明信片,開始進行市場調查,看看哪個版型、字體最受歡迎,討論後再定稿。每天都在山頂和市區間奔馳,每個早上都被天使們詢問排版、印刷進度。

「老師,你今天要記得去排版喔!還要記得找明信片的套子喔!」聽到這樣殷切的提醒,再怎麼累,再怎麼不想進市區,有再多的不想,都早已不是重點。這樣的過程我們不曉得一起經歷了幾次…

從相片到文字,每一個小小的細節與過程都出自我們的手和心,每一個畫面都是如此深刻與動人。

謝謝我們一起努力過。

第三課——走出校園

從第一堂課的發想,第二堂課的行動,進行到了第三堂課—走出校園:將完成的明信片賣給大家。

「大家好,我們是三年甲班學生,我們要去蘭嶼撿垃圾,支持多揹一公斤垃圾回台灣的計畫,因為小島沒有能力處理這些垃圾,所以我們想為小島盡一份心力,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明信片,請大家多多支持,幫助我們前進蘭嶼!」

孩子們從害羞躲在老師身後,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到勇敢的嘗試了不完美的第一次。漸漸地在夥伴的陪伴與鼓勵下,在攤位上大聲叫賣。最後更兩兩一組走入人群,沿途介紹自己的作品,大聲宣傳。

走出校園,練習與人溝通;走出校園,積累真實世界的生存本能;走出校園,勇敢面對自己的脆弱;走出校園,原來我們可以做到。

第四課——為孩子的「有感」作準備

在孩子們出發至蘭嶼前,除了金錢方面的問題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為”有感“作準備。

「我負責的是紅頭部落,它是蘭嶼的行政中心,在漁人部落和野銀部落中間,也是核廢儲存場的所在地⋯⋯」

「地下屋是達悟族人的傳統建築,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是為了能夠躲避島上強烈的風雨所設計的,現在你可以在野銀部落看到⋯⋯」

「如果我是當地人,我會很悲傷,因為五爪貝化石是我們的寶貝⋯⋯」

孩子們落落大方,充滿自信地站在台上向同學報告自己負責的部落和達悟文化特色,不僅自己上網找資料並作摘要,同時還配合地圖具體標示部落的位置搭配重點摘要,讓其他同學一目了然。

透過主題式課程的安排與設計,讓每一個孩子成為島上某一部份的專家,互相介紹與學習,搭配事後的檢討,讓孩子說出自己做的好與需要改進的部分。也因為包含了文字內容敘寫、排版、美編、追問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讓孩子對摘要與簡報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雅心老師也讓孩子閱讀與觀看蘭嶼近期的新聞,包含水上摩托車事件、五爪貝化石遭破壞、拼板舟事件等,並利用情緒卡與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孩子對於當地正在發生的事件有更深入的瞭解與感受,讓孩子討論與分享,進一步的對小島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與感受。

第五課——自己預算自己抓

「你好,請問是綠島之星嗎?請問5/28下午一點去蘭嶼的船還有位子嗎?我們有7個小孩,3個大人,恩,我們是學生,十歲⋯⋯」

「蛤,票賣完了?好,謝謝你。」

「老師,怎麼吃飯、住宿、交通、隨便一項都要一萬多塊⋯⋯」

「老師,我只要一晚$25的滷肉飯就好了,吃飯可以省一點⋯⋯」

抱持著「小事自己來,大事老師來的」原則,所以訂船票、抓預算、排行程這類的小事,當然都是學生自己來囉!從一開始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找尋交通方式、計算交通時間、出發回程時間、初步篩選交通方式、自己打電話給船公司、靠著夥伴的協助一邊講點話一邊摘錄資訊、比價、最後抉擇是要用時間換金錢或是用金錢換時間的激戰,乃至於最後預算表的成形,一切都歷歷在目。


孩子在這場異地學習計畫中,完完全全的實踐「不會就學,沒做過就嘗試,一定要自己試試看,失敗了才會甘願」的精神,當然,他們一直都知道,老師會在旁邊陪著他們。

很多人會懷疑一個十歲的孩子哪談得上什麼自主,哪裏可以自己做這麼多事情,哪裡懂什麼文化不被尊重、生態被破壞這種「大人」才懂的事情。的確,在沒有任何前置課程與準備的孩子的確無法完成上述這些事情,也無法體會文化不被尊重、生態被破壞的痛,但如果是經過縝密的安排與設計,孩子的潛力,絕對超乎想像。

自主需要練習,不是第一次就全然地放手,而是有階段性、有程度、有計畫的放手。跨出第一步以前是需要無數次的練習,因此在孩子第一次自己打電話訂船票前,我們必須共同擬訂詢問船票所需要的問句、分工安排、角色扮演等等,讓孩子體會他人寶貴文化與生態被破壞、不被尊重的痛前,能將那樣的經驗與自己過去乃至現在的經驗結合,才能產生共鳴,才會有感。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會、不是他們做不到,是我們低估了他們、是我們沒有引發他們的潛能,更多時候是我們沒有細細地安排引導和準備好我們的孩子。


鄭雅心

第二屆TFT計畫成員,任教於雲林縣古坑鄉

過去四年,在距離台灣一萬三千公里外的陌生城市流浪,在看似絢麗卻冷漠的城市裡,探索是求生的本能,反芻生命價值是存在的意義。對台灣,不單是思鄉之情,更渴望為台灣的教育與未來帶來些許改變。在NYU兩年的訓練,讓我更了解到要為一群人發聲、要為一個政策發聲,必須實際的投入,不論時間的長短而是實際上全心全意的投入,才能深入的不只看到需求,更能與當地人一起想出解決的辦法,進一步讓更多人看到這角落的需要進而集合大眾的力量,一起改變現況。

TFT 故事棧

為推廣教育不平等議題,TFT 架設了故事棧,從「 TFT 計畫成員背景」、「 TFT 計畫成員在現場的故事」、「TFT 校友的故事」、「學校社區的故事」、「 執行團隊的故事」等面向紀錄多元教育現場的樣貌。若需轉載請先與我們聯絡。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