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TFT 故事棧

林思皓:TFT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那一塊

作者 / 林思皓(編輯志工)

大家好,我是Teach For Taiwan行銷企劃組文字編輯暑期實習志工林思皓。

去年夏天,這句話默默地成為自我介紹不可或缺的台詞。

小男孩與教育不平等

大一時,系上邀請安婷來演講──就如同許多人認識TFT的途徑一樣,懵懵懂懂地聽了「教育不平等」這五個字後,便開始在臉書上關注TFT的消息。

升大二的暑假,我到濁水溪畔一間不到百人的小學帶營隊。營期間,一個小男孩總是不發一語,時常趁人不注意時一溜煙地跑掉。我追他找他直到最後一天,他伸出雙手要我背他回教室。「媽媽在家裡沒有工作;姐姐也在家裡。」背上的他終於說話了,我追問道:「那爸爸呢?」他沒有回答。

要搭車離開的那刻,他緊緊抱著我不放,其他夥伴只好或勸或拉讓他的雙手鬆開。我哭了,但他沒有,一如往常地沉默,靜靜地坐上他的腳踏車。車子慢慢駛離,車窗外的他在夕陽下繼續等著,直到我再也無法看到他的身影。

那個瞬間,我腦海閃過安婷分享的「瑪莉的故事」,但這並不是在迦納,這是真實地發生在我所生所長所熟悉的台灣。「教育不平等」那五個字終於有了意義,它不只是學校內的事,其牽涉的範疇大到並非我一個「隊輔哥哥」可以理解的。

於是,當我看到TFT暑期實習志工招募的消息時,便毅然決然投下報名表。愛聽故事、愛寫故事的我,期望能透過文字的力量,將TFT老師在現場的看見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知道並關心這個議題。因此,我成為了2017年的文編暑期實習志工。

超乎想像的工作內容

行銷企劃組就像「TFT的嘴巴」,是TFT對外形象的營造者。然而,總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我,花了一些時間摸索,在一篇篇貼文、故事棧、電子報、新聞稿中琢磨文句,字字珠璣似地謹慎以對,慢慢地學會如何用自己的手寫出TFT的話。

除了文字編輯外,行銷企劃組還下轄了社群經營、設計、影像紀錄。各小組發揮所長相互合作,例如:一篇貼文的產生由文編與社群編輯文字及排程,並配上設計的圖片、影像的照片或影片等。

便是因為行銷企劃組負責的業務廣泛,又聚集許多不同專長的人,兩個月下來,我也學習到很多技能,甚至參與了文編以外的任務。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直播」的經驗。

適逢「TFT畢業季」,我們決定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天以臉書直播的方式推廣分享。當我接下這個任務時,心中惶恐不安,從未開過直播的我,初體驗就要在近十萬粉絲的面前「獻醜」。幸好,在夥伴們的鼓勵與幫忙,以及日以繼夜地修稿、RE稿、走位、排練下,總算順利地完成這個任務。

「高轉速」與「舒適」的反差

為了在一個月內將「TFT畢業季」推廣給更多人知道,我們必須在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下,保持高轉速的工作模式,無時無刻不在思考。還記得當時每天下班後,走去捷運站時「腦袋暈暈」的感覺。

然而,這種感覺伴隨的不是「疲累」,而是「充實」。

與我對於「高轉速辦公室」的想像不同,在這裡工作的人們並非冷冰冰或死氣沉沉地直盯著電腦螢幕,而是不時地討論、談天,相互分享工作近況與生活趣事。若累了,便起身走走,至零食區覓食,到樓下7-11買杯咖啡,與夥伴共度午餐時光等等。便是這樣舒適、自由的工作環境,適時的小憩使高轉速得以實現。

因此,夥伴之間在兩個月內培養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工作上持著「坦誠與尊重」的核心價值相互指教,工作外更是無話不談的朋友。

這樣的關係不只在實習志工彼此之間,更在實習志工與執行團隊的互動中實現。實習志工不是只聽從命令的「執行者」,許多時候必須是「發想者」,而後勤總是會耐心傾聽我們的意見,並給予回饋。

此外,在實習的最後,每個人都有與組長單獨晤談的機會。當時的我對自己有許多懷疑、對未來有些茫然,組長小維給了我許多想法與能量,讓我能繼續堅持並相信自己。

高轉速、高密度的工作內容與模式,加上舒適的環境與友善的夥伴,TFT充實且美好了我的暑假。

TFT作為勇敢的第一步

至今我仍舊記得:當初送出報名表按下ENTER鍵的那一刻;當初第一次踏進辦公室面試的那一刻;當初上課到一半收到錄取信件的那一刻……,這些難得的勇敢,帶來之後那些意想不到的驚喜結果。

容易躑躅不前的我,在這個地方找到了學習的榜樣。他們的眼睛總閃著熱情如火的目光,擁有匹夫的勇氣與戰略家的深謀遠慮,我是如此地幸運才得以與他們共事。於是,我不想輕易放棄這個機會,再下了一次勇敢的決定:兩個月的實習結束後,留任年度志工。

就像TFT改變理論所說的,無論未來我將去向何方,我不會忘記這些親眼看見、親耳聽到、親筆寫下的勇氣,永遠帶著這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塊,繼續為「教育不平等」發聲,譜出更多勇敢的故事。

💪🏻TFT暑期實習計畫招募中

TFT 故事棧

為推廣教育不平等議題,TFT 架設了故事棧,從「 TFT 計畫成員背景」、「 TFT 計畫成員在現場的故事」、「TFT 校友的故事」、「學校社區的故事」、「 執行團隊的故事」等面向紀錄多元教育現場的樣貌。若需轉載請先與我們聯絡。

一起為台灣而教

願有一天,台灣所有孩子,不論出身,都能擁有優質的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機會。

為了提供你更優質的網站使用體驗,我們的網站使用 cookies 技術。如果繼續瀏覽網站內容,表示你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詳見我們的 cookies 政策聲明